股票配资114 大家保险高管涉嫌违规被查:风险处置机构的治理困局与制度反思!

发布日期:2025-07-12 21:50    点击次数:126

股票配资114 大家保险高管涉嫌违规被查:风险处置机构的治理困局与制度反思!

2025年6月,金融圈掀起波澜。据多家媒体报道股票配资114,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董事会秘书赵鹏因涉嫌在业务中存在不当行为接受调查。报道显示,多家银行举报其及团队在存款业务中存在“吃拿卡要、收受回扣”等涉嫌违规操作。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位曾代表监管机构参与安邦风险处置的专业人士,成为继符飞之后第二位“落马”的接管组成员。事件背后,折射出金融风险处置机构面临的深层治理挑战。

截至 2025年7月,暂无官方发布的关于赵鹏失联事件的调查结果及处理情况等相关进展消息。赵鹏仍处于失联状态,其相关问题仍在舆论关注中。

从个案到模式的警示

1 符飞案:司法判决敲响的警钟

2024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认定:

① 原安邦接管组副组长符飞通过违规操作,将杭州西溪公馆项目以低于市场价2亿元转让给远洋集团,作为回报,其以1180万元购入市价1506万元的关联房产。

② 在新疆哈密焱鑫铜矿处置中收受现金49万元,并试图获取价值5000万元企业股权。

③ 2019年至2021年,符飞利用担任安邦集团接管工作组副组长,负责地产项目处置、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引战工作的职务便利,为金地集团收购温州桃花岛项目、参与大家保险集团引进战略投资者及购买大家保险集团持有的金地集团股份方面,为该集团及其董事长凌克提供帮助。

最终符飞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有期徒刑13年,追缴违法所得456.8万元,随案移送5531万元。

2 赵鹏事件:监管精英的迷失之路

赵鹏的履历堪称行业标杆:

①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原银保监会正处级干部。

② 2018年担任安邦接管组综合组组长。

③ 2019年转任大家保险投资负责人,管理近万亿保险资产。

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其涉嫌在存款业务中:

① 操纵资金流向,使特定银行获得超额存款份额。

② 接受“利率回扣”,导致公司存款利率低于市场水平数十基点。

③ 通过团队成员建立灰色利益输送渠道。

3

双重薪酬的制度争议

民生银行(600016.SH)年报披露的薪酬数据显示:

*注:2024年9月起停止领取(来源:民生银行2021-2024年年报)

这种在同一金融体系内跨机构取酬的模式,虽经股东会批准,但引发两大争议:

① 角色冲突:作为银行董事需维护股东利益,而作为险资管理者需争取最优存款条件。

② 监督缺位:缺乏对关联交易的特殊审查机制。

治理结构裂痕:监管者转型的悖论

1 “全监管班底”的权力失衡

这种“裁判员变运动员”的转换,在实践中暴露三重矛盾:

① 自我监督失效:内部纪检部门难以制约曾经的上级领导。

② 市场约束缺失:非市场化选聘削弱职业经理人问责机制。

③ 信息屏障形成:监管思维导致决策封闭化。

2 监管紧急介入的深层信号

2025年4月,保险保障基金突然宣布两项关键安排:

① 任命王彤(原基金公司风险管理部部长)为集团党委副书记

② 向董事会派驻特别监督小组,直接审查重大资金决策

此举发生在赵鹏被调查前夜,显示监管层对系统性风险的预判。

3 康养战略受挫与人才流失

原健投总经理汤宁的离职更具悲剧色彩:

这位1979年生少壮派曾被视为改革希望,主导布局全国13个城心医养社区、6个旅居疗养社区。但其2024年在行业论坛坦言:“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达37%,销售团队人均产能仅为寿险渠道的1/5”。

最终在2025年初转任太平人寿部门总,管理权限大幅收缩。知情人士透露,其离职与康养业务五年累计亏损超20亿直接相关。

信息披露与财务相关问题

1

信息披露的六年断层

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大家保险创造了行业特殊记录:2019-2024年官网连续六年未发布完整年报。偿付能力报告仅子公司零散披露。

此外,分公司曾因编制虚假材料被罚15万元。

2

财务迷局中的艰难转型

在碎片化数据拼凑的经营图景中大家保险在业务端的亮点——2024年原保费收入1377亿元,大家财险首度盈利2539万元,养老新单保费5年复合增长71%。

但是,在投资端仍有困境:比如大家资产淳钧一号成立以来收益为 - 36.82%。另外,Wind与财联社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17 日,大家资产淳钧 1 号近 6 个月亏损达到 11.03%。

制度重构:风险处置的终极命题

1

现有机制的三大缺陷

通过对符飞、赵鹏案例的解剖,暴露制度性漏洞:

① 权力制衡失效:符飞单笔决策造成2亿损失竟无需集体决议;赵鹏团队可自主分配数百亿存款而无复核机制。

② 监督链条断裂:审计总监罗艳华原为接管组成员,独立性存疑;六年未披露年报使市场约束形同虚设。

③ 激励扭曲:符飞案中地产商承诺“入职后补偿”的变相行贿;双重薪酬诱发角色认知混乱。

2

监管改革的破局尝试

2025年银保监会推出风险处置新规:

① 建立熔断机制:单笔超净资产5%的资产处置需报监管预审。

② 实施阳光薪酬:处置机构高管薪酬全口径公示。

③ 引入联席监督:聘请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独立监察组。

3

市场化改革的生死时速

大家保险的民营化进程已到关键节点:

2021 年:首次挂牌转让股权遇挫(保险保障基金两次挂牌转让 98.78% 股权均流拍)

2023 年:股权合作洽谈未有实质性进展(曾与部分机构探讨合作,但未达成共识)

2024 年:探索分拆资产降低引战门槛(通过出售子公司股权优化结构,为引入资本铺路)

2025 年 Q2:引战进程仍处停滞状态(疑似因高管事件暂停尽调,股权结构未发生变化)

潜在投资人最关切两大问题——历史负资产是否需新股东承担?如何防止“接管者腐败”重演?

风险处置机构的治理现代化,正在经历阵痛中的蜕变。当保险保障基金最终退出时,留下的不应仅是资本层面的交接,更需完成从“权力主导”向“制度主导”的进化。金融体系的韧性,终将建立在对人性的清醒认知与制度的周密设计之上。

历史总在循环中前进:1998年保险保障基金初立时处置永安保险,2007年处置新华人寿股票配资114,那些曾经的血泪教训凝成《保险业风险处置条例》的初稿。如今大家保险的案例,或许正推动中国金融治理走向新的里程碑——当处置风险者被置于阳光下监督,才是风险真正化解的开始。